都来读

第八十四章 极品婆婆 (第1/2页)

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70年代极品婆婆),接着再看更方便。

外边的天已经黑了,薛花花提着个篮子走在前边,陆明文在后打着火把,村里安安静静的,偶尔响起几声孩子的哭声,乡间小路崎岖难走,陆明文火把举得高高的,问薛花花,“马叔把马顺接回来了啊?”

这个时候,薛花花肯定是去隔壁生产队找马水根的,马水根娶的媳妇和便宜儿子回到以前的丈夫家里了,两个儿媳妇找上门人家不认账,直接离了婚,离婚后生了个儿子,两边都不肯养,马水根心软,把孩子抱回来自己养着,他个大老爷们,没有照顾孩子的经验,薛花花时不时的会过去看看。

他记得刚听说薛花花去马水根家里时,他以为薛花花想跟马水根好来着,和陆红英嘀咕要不要去看看,马水根建的房子富丽堂皇,比她们家宽敞多了,那边如果住得开,到时候他们跟着搬过去住,那会陆红英在菜板上切菜,听了后差点没将就菜刀给他甩过来。

之后,薛花花回来,他才知道,薛花花是记着东东出生时马水根送的布票,想还人家个人情。

也是马水根性格好,媳妇跑了公社干部没人帮他出头,但马顺的户口上到马水根户口上了,还让其他两边按了手印,孩子是他们自己不要的,将来敢来要,进村就打断他们的腿。

就这样,马顺就成了马水根名正言顺的孩子,为了让他有口*喝,马水根拿自己的工分和生产队生了孩子的妇女换*,东东不能穿衣服鞋子,薛花花缝缝补补的全给马水根拿去,次数多了,两个生产队没有啥闲言碎语流出来,反倒夸薛花花脾气好,见谁都愿意帮忙。

篮子上盖着树叶,装的啥陆明文不清楚,他问薛花花,薛花花没瞒他,“马顺爷爷这两天好像感冒了,这是山里挖的草药,还有几个鸡蛋,不管怎么说,咱穷的时候人家帮过咱,咱不能忘本。”

陆明文哦了声,“东东说他去那边玩,马顺爷爷还给过他糖吃呢,这么好的人,那娘三也太不是人了。”这几年吃马水根的,穿马水根的,临走还把钱偷走了,简直狼心狗肺,要不是离得远,他非好好教训教训他们不可,就当为社会除害了。

“都过去了还说什么说,他好好抚养马顺长大,以后马顺孝顺他就够了。”对于马水根的遭遇,她也顶多安慰几句罢了,“人心复杂,不到关键时刻谁都不知人心里想什么,你们几兄妹,红英我是不担心,就你和老大这性子还得磨磨……”

说到自己身上,陆明文顿时矮了半截,认真回想最近行为,好像没犯什么错,胆子又大了起来,“妈,我们哪儿还用得着你操心,你看我最近都没和女同志凑堆呢,干活学习还来不及,没心思搭理她们。”语气得意,好像自己做了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似的,薛花花嗤了声,“是没心思还是其他你自个儿心里清楚,在我眼皮子下我还能看着,出去你们可得自己多长个心眼呢,要不然,你迟早会栽女同志身上。”

夜风吹得火把的光东摇西晃,陆明文急忙表忠心,“绝对不会,我时时刻刻记着妈的话,不会跟人不清不楚的。”别看他和女同志们走得近,他心里坦荡荡的,绝对没有任何龌龊的心思,他是坚决拥护党和人民的,怎么能做出违背道德跟女同志搞暧昧呢。

那是错的。

薛花花哼了哼,眼看马家要到了,没有揪着这个话题不放,还是像往常,她搁下东西和马水根寒暄两句就走了,马水根留她喝口水她都不肯,马水根抱着马顺出来送她们,薛花花让他回去,“马顺还小,别送了,我们看得见路。”

“花花……”马水根站在院坝沿,身形佝偻,似是老了很多,薛花花停下来,脸上难得露出鼓励的笑,“你啊,也别东想西想的,把身体养好了,马顺还要你照顾呢,都是邻里乡亲,帮个忙没啥,换作我遇到事,你肯定也会帮忙的。”马水根是个好人,薛花花对他没什么别的情感,但真心想帮他,她刚来这给世界,马水根是最先传递善意的,她都记得,她又说,“孩子要从小教,你为马顺做了什么,他大点都明白的,你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最后句话是村里人最爱说的,马水根已听过几十遍了,他掂了掂怀里的马顺,眼里燃起了希望,“别人说我不信,你说的我肯定信,不管将来马顺对我如何,别像他爸爸就行了。”起码要做个堂堂正正感恩图报的人。

“不会的。”薛花花摆了摆手,转身回去了。

回到村里,薛花花示意走大路回家,远远看着知青房还亮着光,隐约有读书声传来,陆明文偷偷看了眼薛花花,又看了看知青房方向,小声说,“妈,知青们好像开始用功了?”农村生活枯燥,尤其晚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知青房少有点着煤油灯看书的,和他们差不多,天黑就睡觉,天亮就起床,傍晚陆建国才说恢复高考的事,知青们就已开始努力了,有点超乎他的想象。

薛花花继续走着,“你以为就你们用功啊,知青们底子好,复习速度很快的,你们不努力,几天就被他们比下去了。”

那可不行,陆明文想,如果连知青房的人他都比不过,怎么和外乡,外县,外省的成千上万名知青竞争,他脑子快速转了转,“妈,你明天找建国叔的时候,顺便让他分配工分低的任务给我们吧,秋收忙过了,生产队没什么重活累活,我想多腾出时间看书。”

他无比庆幸试卷和书籍他们都留着,有次东东要拿那些纸起火,薛花花严肃地教育了他顿狠的他还觉得薛花花太过了,再想想,幸亏都留着,要不然他们连复习的资料都没有。

从这天起,生产队的景象变了,以前忙着处对象,拉帮结派搞分裂的知青们个个拿起了书本,田野里,竹林间,山坡上,随处都能看到他们捧着书读的场景,受学习气氛感染,陆德文他们外出干活也会往裤腰系本书啥的,见缝插针的学习,陆红英和李雪梅在小学教书,路上两人都拿着书本看。

树木凋零的秋天,万物掩去了生命的迹象,唯独读书的氛围日渐高涨,被读书声萦绕的生产队,洋溢出浓烈的积极的气息。

薛花花给家里的四个孩子都报了名,报名费2块,她们家光是报名费就花了8块,生产队的老人看得眼红,恨不得这8块钱是自己的,要说知识,这几年陆建国组织扫盲学习没有断过,从最初整个生产队的人参加,到如今剩余的十来人,生产队的人几乎都会写自己名字,会算简单数学,见薛花花豪爽地掏钱报名,有心想让家里人跟着高考试试,考不上没啥,万一考上了,将来可是吃供应粮的。

在村里住了一辈子,他们什么心思陆建国哪儿看不出来,当刘华仙昂首挺胸掏钱给他儿子报名时,陆建国提醒他,“考不上报名费是不退的啊,你别到时候跟我一哭二闹三上吊的要我还钱,昨天我去县里开会,领导说全国考生差不多有十几万人了……”

十几万?刘华仙倒吸了口冷气,她想象不出那是多少人,但她清楚,老大要想从十几万人力脱颖而出是不可能的,当即就有些犹豫,陆建国不耐烦地催她,“不报名就往后靠,我还急着去公社开会呢。”

高考由各个生产队队长代为收费报名,届时公布会挨个通知,时隔十年,国家重新以高考的方式培养人才,容不得作弊代考的情况,每个考生的情况上边都会挨个查,像受过处分的,政治成分不好的,直接从报名名单里划掉,想到这,陆建国看向旁边知青,“现在不觉得我凶了吧,我要是不凶,就你们这性格,早就闹出事来了,这次哪儿有资格参加考试。”

出了梁兰芬这个丢他脸的知青,他对其他知青们严格得多,拿不到工农兵大学生名额是其次,做不好还得扣工分,可能有人觉得他不近人情,现在来看,还得好好感谢他呢。

知青们脸上笑呵呵的,确实蛮感激的,多少知青下乡后表现不好遭了处分,他们真的算幸运了。

代收了学费和申请书,陆建国火急火燎地去公社了,报名这几天,他县城公社来回跑,怕耽误陆德文陆明文看书,都是自己走路去的。

高考的地点在市里,各个省份的时间不同,他们省高考时间是十二月十五,十六,十七号三天,自己准备好钢笔墨水,像他们县离市的距离远,考生肯定是要在城里住三四天的,知青们没啥,过年回家都会去市里转火车,陆德文他们就不同了,几兄妹长这么大,最远的地方就是县城。

去市里,那可怎么生活啊。

得知要去市里,陆明文情绪就不对了,他不想去市里,第一次去县里给他印象就不好,要去市里,有人把他卖了怎么办,市里的人是很恐怖的,陆建勋信里还提到过小偷的事儿呢,逢薛花花挑着柴捆回来,他忙上前问薛花花,“妈,你和咱一块去不?”

薛花花在的话,他心里踏实点。

薛花花墩身,把柴捆放下,随即抽出扁担,用扁担把柴棍挑开晒在院坝里,回陆明文,“我要去了谁在家里守着啊,有老大和红英在,你还害怕不成?”

摊开后,她拿起扁担,又去山里挑柴了,走了两步,就看有双手拉住了自己,陆明文满脸愁容,“妈,家里喊建国叔帮忙守几晚,咱一块去呗,你不去的话,我怕被人卖了。”在陆明文观念里,薛花花是家里的大人,无论什么时候,有大人陪着他才安心。

“你以为你才几岁呢,大把的人抢着花钱买你不成?别想有的没的,抓紧时间复习才是硬道理,建国叔说的你也听见了,不完全统计就有十几万考生了,完全统计的估计有几十万,你在这叨叨两秒,其他人已经又多背两个公式了。”

陆明文讪讪,又去找陆红英,说去市里的话,他跟陆德文睡间床,陆红英和赵彩芝睡,陆红英连个眼神都懒得甩给他,继续和李雪梅练题,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背再多,不如天天写记得牢固。

看她态度冷淡,陆明文又咚咚咚找陆德文去了,他跑得不见了人影,李雪梅才唉声叹气的抬起头来,自从知道她报名参加高考,刘云芳又作妖了,天天在陆明跟前挑拨离间,说她要回城读大学过好日子去了,肯定抛下他们父子不管了,陆明有自己的辨别力还好说,小明才多大点,以为刘云芳说的真的,天天问她是不是不要她了,钻进死胡同不肯出来,愁人得很,“也就在猪场能看会书,回到家里,小明就闹嚷嚷的缠着不让我学习,又说让我给他生个弟弟,又说不让我考试,不知道他**在他跟前说了啥。”

她和陆明聊过生孩子的事,生产队每个家都有几个孩子,她怕小明孤单,也想再生,但想到自己怀孕没经历照顾小明,怕刘云芳把小明带歪了,准备等小明懂事了再生,最近频频听小明念叨,她不知怎么和他解释,孩子生得多又怎样,养不好才是对他们的不负责,与其让孩子长大了抱怨自己,不如少生个,养好点。

“婶子就那性格,陆明哥不乱想就行了,至于小明,我让东东和他说去。”自从李雪梅报名后,刘云芳就到处煽风点火,弄得整个生产队的人都知道了,见小明就拿他开玩笑,“你妈要回城读大学了,不要你了。”大人们只顾自己好玩,完全不知这话会在孩子心中留下多大的阴影,反正她每次遇到有人这么说,都会和小明解释,“他们乱说的,小明要是信了就是上了他们的当。”

刚收了红薯,生产队的很多孩子自己拿着棍子去地里找漏下红薯吃,小明天天跟在东东*股后边转,刘云芳担心有人欺负他,也*颠*颠在后边跟着,刨地的都是孩子,她不好意思帮忙,就在地里找,找到红薯苗就喊东东刨,为此很多人不喜欢她,不愿意跟小明一块。

本来嘛,谁先看见就是谁的,刘云芳冲着嗓门大,好几次抢了别人看见的红薯,要不是东东做见证,红薯都落到小明兜里去了,换谁谁都不高兴。

所以,他们看到刘云芳都是绕道走的,关于这个,东东也不是很爽,和小明说,“能不能叫你**回去啊,她跟着咱,好多人都不和咱玩了。”最主要的是,他和小明商量好了,刨来的红薯对半分,之前捡酸枣也是这么来的,他觉得公平,刘云芳不答应了,说‘我先看见的红薯凭什么分给你啊’。

要不是李雪梅和陆明对他好,他理小明才有鬼了。

小明闷着头不吭声,东东推了推他,“咋回事,皮痒了是不是,我的话都不听了啊。”

“东哥,我**说我妈要去城里过好日子了,不要我了,我以后只能跟着他了。”小明用竹棍重重地刨着土,想到他妈不要他眼泪就不受控制的往下掉,一滴两滴的落在泥土里,东东以为眼睛花了,捧起他的脸,小明哭得更厉害了,“东哥……”

本以为东东会安慰他两句,至少抱抱他也好啊,谁知,东东抬起手就揍他,还是毫不留情的那种,小明懵了,“东,东哥……”

“蠢货。”东东板着脸,看上去很生气,“平时怎么和你说的,你*最爱煽风点火,她的话绝对不能信,你还当了真了,蠢货,蠢货。”看小明伸手要抱他,东东嫌弃地推开,“走远点,别说我认识你,见过蠢的就没见过这么蠢的,考大学怎么了,我爸妈也要考呢,我*咋没说我爸妈不要我和我哥了啊,你这脑袋瓜咋就不好好想想。”东东戳着小明脑门,恨不得戳出个窟窿来,这幕正好被刘云芳看到,那可不得了,龇牙咧嘴的扑过来就要打东东,东东哪儿会给他机会,爬起来就跑,边跑边喊,“**啊,**哟,有人打我哦,**啊,**哟,你在哪儿哦?”

猪叫的呐喊声响彻整个生产队,山里砍柴的人纷纷看了过来,朝刘云芳吼,“谁让你打东东的,人家玩得好好的,哪儿招你惹你了啊。”吼完刘云芳就帮着喊薛花花,“花花,花花,有人打你家东东咯。”

因为刨红薯的事儿,很多人不待见刘云芳,因为家里孩子回来都说刘云芳坏话,谁的孩子还不是家里的心肝了,就你刘云芳会欺负人是不是。

东东跑得急,竹棍都不要了,小明捡起来,赶紧追上去,边追边喊刘云芳,“你打我东哥干啥,我东哥又没惹你。”胡乱抹了抹脸上的泪,直直奔着东东的方向去了,留在刘云芳僵在地里,气也不是,哭也不是。

不得不说,刘云芳打东东的事儿让小明的心再次偏向了东东,把刘云芳说李雪梅的话全给东东说了,毫不意外脑袋上又挨了几下,不过他也习惯了,都说东东像他*,不动手才不是他的风格。

“东哥,我以后再也不听她的话了,你都不知道她咋说我妈的,说我妈回城的话,肯定会给我找个新爸,生个弟弟,不喜欢我和我爸了……”

“你还好意思说,她的话鬼都不信你咋信了,你妈考大学是好事,考上的话,你妈不用天天晚睡早起干活不说,你和你爸也能跟着进城,反正我爸我妈要是考上了我肯定高兴,我*说了,学了知识就能更多的为祖国建设做贡献,别以为那是谁都能做的,只有勤奋拼搏,心怀热情的人才做得到。”东东眼里,最厉害的就是他**了,他**不仅什么都知道,做人还特别大方,不像刘云芳,抠抠嗦嗦的,一看就是头发长见识短的老妇女。

“哇,这么好啊。”

“你以为呢,要不然为啥掏钱也要考大学啊。”

“啊。”小明惊叫了声,一惊一乍地说,“怎么办,我妈回家要看书,我故意拦着不让她看,她会不会考不上啊,考不上怎么办啊?”

“你竟然还做了这么蠢的事儿,你说你…”东东恨不得揍他几棍子狠的,“看过拖后腿的,没看过你这么拖后腿的,你妈要是考不上大学就是你害的。”

“啊?”小明慌了,眼泪又在眼眶里打转,“那怎么办啊?”

“还能怎么办,回家让你爸杀只给你妈补补,补好身体熬夜复习呗。”东东记得,他**就准备杀鸡给他爸妈补身体了,养了两年的老母鸡啊,杀了就没鸡蛋吃了啊,想到鸡蛋,他搂过小明脖子,“小明啊,你想不想吃鸡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综武侠]琴秀慕珂 规则怪谈:诡异学校 八零被读心:小辣妻日撩夜哄 快穿之女配翻身独美 诺卿 重生后我带着柔弱的傻太子逆袭了 我所在的世界不正常 氛围到,暧昧起,清冷影帝变雅痞 长安好 兽世:绑定生子系统我成香饽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