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第九十六章 公与私,根本难不倒元辅先生! (第2/2页)

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朕真的不务正业),接着再看更方便。

“当群因为关系进一步扩大的时候,公在上,而群在下。”

“相比较一家一户的群,城中一坊城外一里为公;相比较城中一坊或者城外一里为群,县州为公;相比较县州为群,则府道为公;相比较府道为群,则天下为公。”

“天下为公也。”

张居正听闻陛下这个根据关系的复杂程度,累层递进确定群和公具体而明确定义的时候,心服口服的说道:“陛下睿哲英明,人以群而分,公为群,而群非公;公大而群小,公在上,而群在下,天下为公。”

人是群的基本构成单元,根据关系,可以把人划分为一个个的群。

而关系更复杂涉及到的人更多的大群,向下包含关系简单、涉及到的人更少的小群。

最大的大群就是天下,包含了天下人,这就是天下最大的公,天下为公。

一旦解释清楚了公,与之相对应的就是私。

朱翊钧想了想说道:“两广总督殷正茂驱逐了小佛郎机人是为公,而两广缙绅为了做买卖,联合小佛郎机人,输贿给广东海道副使汪柏、都指挥使黄庆窃居濠镜为私。”

“殷正茂言给小佛郎机人加税,为公,万士和为每到商议到有可能损害缙绅利益时胡搅蛮缠,为私。”

“工部拒绝武清伯索要银钱修房,为公,娘亲为了四千两银子问国帑要钱给武清伯修房子为私。”

“朝廷为天下税赋清理南衙十四府七万顷田,为公,徐氏、沈氏、顾氏等螳臂当车,为私。”

“这么一说的话,小佛郎机人加税是公事,就不该供养宫中私帑,理应入国帑;而宫中也不该拿户部的钱赏赐武清伯,让户部背这个亏空和窟窿。这都是贿政之弊,恐有姑息之患。”

张居正一愣,自己又被回旋镖给击中了!

徐阶说的吏治上贿政之大弊和姑息之大弊,是抄袭张居正在嘉靖三十二年的《论时政疏》,这两句是他张居正提出来的,现在,被皇帝用回旋镖打在了张居正的身上。

殷正茂的惩罚性关税供养皇帝是贿赂皇帝,为的就是皇帝姑息张居正。

这小皇帝,多少有点不知好歹了!穷的都到外廷讨饭吃了,还一副大义凛然,道貌岸然的样子!

张居正想了想说道:“陛下,臣是循吏,一切以成事为主,矛盾存在于万物之中,冲和为宜,形而上的认知,往往和形而下的践履之实为矛盾,臣为践履之实为准,殷正茂为臣之门下,远在极南,若是加税不供养陛下,恐天下非议。”

小皇帝是小常有理,张居正是大常有理,就你小皇帝会回旋镖,他张居正就不会回旋镖了吗?

矛盾说可是以杨博君子还是小人问题延伸出来的问题,具体事情具体分析,可是皇帝陛下的金口玉言!

“君国一体,君父一体,天下为公,殷正茂有恭顺之心,王国光也有恭顺之心。若是殷正茂不把加税给宫里,他在极南时日无多,恐无法安定极南;若非张诚为天使决断,国帑今年也不会多这十二万一千两银子,进退有度。”张居正再俯首说道。

君主就是天下,天下就是君主,这是形而下的践履之实,张居正他不倚着皇权,做不成事儿,张居正太清楚这一点了,就以张四维还朝之事为例,若不是小皇帝以貌寝为由不肯让张四维回来,张居正也只能看着张四维回朝,做《世宗实录》的副总裁,等到修成的那天入阁。

张四维入了阁,那张居正做事,还能对晋党穷追猛打?

这就是目前天下的基本格局,张居正划出了条线,君国一体,君父一体,皇帝威福之权不可触犯,日后奏对,不能越过这条线,越过之后,张居正就会闭嘴。

“公私之分,先生鞭辟入里,乃不器大才也。”朱翊钧认真想了想说道:“朕刚才所言,和清流很像,不脚踏实地,高谈阔论,不基于事实说话了,谢先生教诲。”

“臣愧不敢当。”张居正赶忙回礼。

张居正想了想俯首说道:“陛下,盐徒拒捕,海风覆舟,在往时诚为常事,然,今日清丈查侵占有不平之鸣也,恶人欺隐,自为私之心重,故与人谋害。要之主上睿明,揆度事理,衡鉴明允,其轻重予夺,必不有乖于情法之中。”

小皇帝知道张居正说的是什么意思,大意就是南衙诸官被泼脏水,有人在刻意污蔑罢了,张居正也是怕小皇帝对这一众大臣产生了猜忌之心,故此说明。

朱翊钧露出了一丝温和的笑容说道:“那就继续讲筵吧。”

张先生无论是出于践履之实,还是出于天下秩序,还是出于自身儒教礼法的局限,仍然要坚定不移的高举拥护皇帝,尊主上威福之权,都是一种务实的态度。

帝制是天下弊病的原罪,同样也是眼下的最优解。

眼下大明的生产力,根本不足以推翻帝制建立一种全新的秩序,朱翊钧做不到,张居正也做不到。

既然无法建立新的秩序,那就拥戴旧的秩序,大步向前,由量变引发质变,持续不断的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张居正今天给出了公的定义,朱翊钧也没有抡起大锤砸张居正的思想钢印,人都有不应期,让张先生缓两天,再接着砸就是了,眼下只是有了公私的定义,关于公私,道阻且长。

而此时的都察院衙门里,海瑞和葛守礼正在对天下言官的奏疏进行整理,部议之后,送入文渊阁。

海瑞和葛守礼很忙,海瑞主要负责部门的事儿,具体来说,就是鉴定一下热门的科道言官,是不是真的有骨鲠正气。

葛守礼主要负责弹劾奏疏,各地科道言官的奏疏,尤其是弹劾奏疏,他都要确定真伪,在廷议上表态。

“海总宪,我有些疑惑。”不懂就问葛守礼闲暇之时,看着一丝不苟的海瑞开口问道。

小皇帝是懂装不懂,葛守礼是不懂就问。

海瑞看着葛守礼,笑着说道:“葛总宪有何疑问?知无不言。”

葛守礼颇为不解的说道:“天下言官期盼海刚峰回朝,当那把锋利的剑,来斩掉老天爷都在示警的佞臣,但看海总宪回朝作为,似乎是在和元辅同流合污。”

海瑞想了想说道:“能救大明的从来不是我,而是工于谋国,拙于谋身的元辅。”

“我只求大明能够一扫宿弊,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罢了,我做不到,元辅能做到,我自然不会攻讦于他。”

“政治不讲德行,因为让大明再兴的路上,遇到的那些敌人,都是牛鬼蛇神,都是妖魔鬼怪,一身的正气,杀不了他们。”

“再说了,元辅手段如此了得,德行还浑然如玉,那他也坐不稳首辅的位置不是?”

“咱们要的是首辅,而不是清流领袖。”

清流救不了大明朝,彼时严嵩当国,海瑞也以为清流可以救得了大明,自从嘉靖四十一年,严嵩倒台以来,海瑞只看到了徐阶对严党的反复追杀,只看到了清流对严党的凶狠反扑,只看到了清流高举着清流的大旗,行那浊流之事。

徐阶走了,高拱来了,海瑞还以为自己能让徐阶还田,能查清楚南直隶十四府的侵占,但是最后的结果是自己的被迫致仕。

再次起复的海瑞,对张居正的评断也是一变再变,一变再变。

“他收受贿赂。”葛守礼沉默了一下,说起了张居正收银子,张居正的银子主要收的是冰敬碳敬,集中在春秋两季。

海瑞看着葛守礼,越看葛守礼越是心虚,葛守礼的眼神越是躲闪。

海瑞笑了笑说道:“葛总宪是想说自己的吧,或者说这朝中,张党、晋党、浙党的党魁都收贿赂,我为何充耳不闻,如同没看见一样,对他们进行弹劾?”

“贿政之弊易治,姑息之患难除,考成法破姑息之患,才能言贿政之弊。”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

“羽毛多了也能沉没舟船,柿枣多了也能压断车轴,异口同声的讨伐甚至能融化金属,这便是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

“唯有考成法奏效,根治了这姑息之弊,才能治理贿政,陛下尚且年幼,锐意进取,一切都还来得及。”

海瑞不急,尤其是每天看到皇帝和张居正讲筵的内容,海瑞就更不急了,还有什么比充斥着希望的活着,更加令人愉悦呢?

“葛总宪是否研读矛盾说?”海瑞问起了最近极为风靡的畅销书,矛盾说,这玩意儿乍一看不觉得有什么,但是细细深究起来,却觉得惊恐无比。

葛守礼面色复杂的说道:“元辅先生,不器大才。”

大家都是党魁,做官比不过,学问也比不过。

“海总宪,葛总宪,讲筵结束了,文华殿侍读差人送来了今天讲筵的内容。”一个司务将宫中讲筵放在了桌上。

讲筵札记,其实内容非常散,完全没有《矛盾说》这种总结的容易看明白,但是海瑞和葛守礼还是会很认真的研究这些札记。

没别的,就是见证下,无所不能张居正答不上来的时候,说的那四个字,容臣缓思。

更加清楚明白的讲,海瑞和葛守礼想看乐子。

“这!”葛守礼看完了札记,目瞪口呆的说道:“这这这…公与私,还能如此解吗?”

“这公与私理应这么解啊!”海瑞感触颇深的回答道。

海瑞也有自己的矛盾,或者说疑惑,贿政,绝不应该,但是现实是无法纠正这种贿政的风气,海瑞想要弹劾,可形而下的践履之实,又让他无法下笔,他是一个俯下身子找答案的人,这种矛与盾产生的疑惑,甚至让他对自己坚持廉洁的信念,都产生了一丝的迷茫。

但是在看完了公与私的定义之后,海瑞如同醍醐灌顶一般,解开了心中的疑虑。

相比较大明这个更大、更复杂关系的、涉及到了更多的人的公,张居正、谭纶、葛守礼他们这个群就是私,贿政为私,剔刷宿弊为公。

“根本难不倒元辅先生!”葛守礼看完之后,也是略有所悟,但是他有些失望的是,张居正真的把问题答了出来。

这天底下还有难得到张居正的事儿吗?

有。

小皇帝的教育。

而此时的宫中,小皇帝正在跟李太后、陈太后,讲解张居正定义的公与私。

朱翊钧端着手侃侃而谈的说道:“娘亲,这群与单,公与私,就是这般解法,洪武年间,我大明朝的内帑国帑不分,天子十二库,更是九库归外廷任大使、副使管理,京中官员俸禄都由内库所出。”

“到了永乐年间,成祖文皇帝更是说,内库所贮皆为天财,待赏有功,虽朕不敢妄费。成祖文皇帝将内库用于了北伐,这是混淆而确定的现象。”

“到了宪宗纯皇帝时,外臣就再也无法清查内库了,成化年间,户部多次请奏清查内库账目,都被汪直以来往不便为由,改为了司礼监查账。”

“后来屡次反复,到了嘉靖十二年,皇祖父下旨规定,天子内库天子专用,至此,公私皆分。”

朱翊钧简单的给李太后、陈太后讲了讲大明内帑十二库的发展历程,洪武永乐年间公私不分的国帑内帑混淆,到明宪宗时候的彻底否定外廷的干涉、再到孝宗、武宗的内帑国帑具体对待、最后是公私分明分账的冲和。

按照嘉靖皇帝的祖宗成法,外廷每年要给内帑30%的收入,内帑专供皇帝使用,其余皆为国帑所有,自此大明内帑和国帑完全分开,国帑要是到内帑借银子,那也是要打欠条的。

所以李太后问工部要银子给武清伯修房子的事儿,是公私不分。

李太后有些欣慰,有些无奈的说道:“姐姐,你看我说什么来着,皇儿就是个常有理,他外公的事儿,都过去了,他还跟我讲这么一大堆的道理,元辅先生果真不器大才。”

“那也是皇儿说的有理。”陈太后一听也只是乐,笑意的说道。

朱翊钧颇为严肃的说道:“娘亲,今天元辅先生上奏说,太祖时,每次外官来京奏事,或者县丞典史有廉能爱民者,或者耆老百姓有冤屈者,常召见赐食,访民间疾苦,恳请复祖宗成法。”

张居正不仅让小皇帝见廷臣、朝臣、京官,还要小皇帝见外官、县丞典史、耆老百姓,目的则是访民间疾苦。

李太后将四岁的朱翊镠给拉了回来,这孩子一不留神就在沙坑里挖沙子,挖的哪里都是,李太后笑着说道:“皇儿有主意,就自己定吧。”

公与私是个对举互言的关系,就像是大与小,只有对比才有公与私,比如一家一户和一层楼,一层楼是公,造穿了承重柱,就是损公肥私。求月票,嗷呜!!!!!!!!!!!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LOL+妖尾]英雄召唤师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嫡春 武皇涅槃传 无奈中年 悠闲小木匠 阿拉德来的枪兵 超级卡片 钢铁之星链 梦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