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第72章 华阳洞主(3)傲气凌霄 (第1/2页)

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我直播看书出名了),接着再看更方便。

观书,入境。

姜傲仿佛站在石山上。

山顶有一块缭绕着白色仙气的奇石,长着九窍八孔。

左右芝兰相衬,天真地秀,日精月华,那块奇石突然迸裂,被风一吹化作一个石猴,睁开眼时,双目冲出两道金光,射上斗牛星府,天宫晃动。

一个桀骜不驯的猴子诞生了……

姜傲暗暗觉得奇怪,当今的古典小说,写神话的本就寥寥,更何况主角还不是人族。

往下看,那只猴子闯入“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自称美猴王,见到老猴死去,立下长生之志,要“出海寻仙”!

猴头初到人间,一副妖怪模样吓得他人丢筐弃网,四散奔跑。它追过去把一个跑不动的人拿住,剥了衣裳穿在身上,摇摇摆摆,穿州过府。

猴王参访仙道,却一直没有机缘,它在南赡部洲走街串巷,不觉八九年有余,直至到达西牛贺洲地界,忽见一座高山,林麓幽深。它不怕狼虫,不惧虎豹,登上山去观看。

忽然,林深之处传来歌声:

“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径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美猴王大喜过望,以为遇到了神仙,跑进林子里一看,却是一个樵夫……

在这里,姜傲对书文作者“华阳洞主”佩服到了极致,因为作者对那樵夫是这样写的:

“头上戴箬笠,乃是新笋初脱之箨。身上穿布衣,乃是木绵拈就之纱。腰间系环绦,乃是老蚕口吐之丝。足下踏草履,乃是枯莎槎就之爽。手执衠钢斧,担挽火麻绳。扳松劈枯树,争似此樵能!”

这般不简单的描写,也就难怪猴子错认樵夫当神仙,直跑上去说:“老神仙,弟子起手!”

樵夫说自己不是神仙,猴头却不信,因为樵夫歌中的《黄庭》乃道德真言,能讲解黄庭经的人,不是神仙又是什么?

樵夫解释说他与一位神仙舍下相邻,神仙见他家事劳苦经常烦闷,就教他歌诀解困。

猴王问他既然与神仙是邻居,为什么不向神仙学习长生不老之术。

樵夫则回答的是“不幸父丧,母亲居孀。再无兄弟姊妹”,“如今母老,一发不敢抛离”,“供养老母,所以不能修行”。

猴王认为他是个遵行孝道的君子,以后必定会有回报。而后向樵夫请教神仙的住处。

樵夫指引它,这座山叫“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洞府名为“斜月三星洞”,洞中有一位神仙,称为“菩提祖师”。

猴子便是千恩万谢,出入深山,寻访洞府而去。

终于它看到一方洞府,四周烟霞散彩,日月摇光。刚到三星洞门外,便有一个童子走出,声称是祖师说有一人要来修行,让他出来接待。

猴子进去拜了菩提老祖为师,祖师为其取名孙悟空,问它这个也不学那个也不学,最终半夜传它真本领,授其筋斗云与七十二变神通。

不过猴子性情外向,喜好卖弄,一日在众师兄弟间表演变化为松树,惊动祖师,将它逐出师门,让它哪里来的回哪里去,而且严词警告“你这一去必然生出祸端,但未来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即便是说半个字,我也会知道,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

猴王回了花果山,遇到一个魔头挑衅,变出两三百个小猴将其降服,学成归来首战告捷,与猴子猴孙们一番欢天喜地。

这便是前两回的内容。

姜傲看得入迷,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普通人顶多琢磨其中的故事娱乐一番,而古典文学爱好者则如痴如醉,被它的典故、语言、想象所征服。

一部浪漫主义的经典之作!

可不代表所有人都会这么想。

西游一出,首先便遭到了现代文学各方派别的炮轰,他们有的是不能欣赏,认为古典文学“言语晦涩难懂”“读来不通”,或者“矫揉造作”“乱作诗文”,甚至是“逆时代而行”“必遭受湮灭”。他们之中的典型代表认为“文学等于明白”,即只要用通俗的语言讲清楚一个故事,讲清楚一个道理就行,其他的根本没必要。这是白话文的极端拥护者。

有的人具备欣赏能力,但不喜此类。决定一个人是否拥护某种风格的文章,与时代环境,与个人成长,与性格爱好都有关系,就像诗歌一样,有人独爱古诗,认为“古韵天下第一”,有人钟情于现代诗,认为不拘泥于格式才能抒发真正的情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仙血引 漠漠仙途 爱情公寓之后来的故事 反腐风云之收官之战 团宠锦鲤有空间:带着哥哥忙种田 木叶的新三代火影 反琼瑶之总领太监 我在火影开罐子 相亲当天,豪门继承人拉着我领证 尸家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