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第033章 产品标准化

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篡改档案年龄处分案例),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外人的一片嘲讽之中,闷声发了一笔小财的沈重用这些银子支付了欠着工匠们的工钱,接下来雷厉风行,第二天就又召集了一百个学徒帮工,大张旗鼓地开始闭门造车。

在外人看来,这就是沈重在掌墨师傅全部被挖角之后,恼羞成怒得有些不择手段,想要死马当成活马医了。

兴德居二楼,最大的包间尽欢居里面,王正林坐在主位上,一脸的志得意满、神采飞扬。

昨天蔚州城大小作坊在自己的带领下,同心戮力,除了木轩坊以前的十来个老人,所有的掌墨师傅都投到了自己这一方,眼看着沈家木轩坊忙活一天,一个工匠都没有招到,王正林心中说不出的快意。

而且通过这一件事情,王氏木器在整个行业的影响力更是大大提升,一些小的作坊主已经围拢在了王氏木器周围,王正林俨然已经成为整个木工行的龙头老大,这种一呼百应的感觉相当不错。

“沈家昨天招工的时候我去看过了,那些学徒工可真是活宝啊!有的连墨斗该怎么使都不会,能济得什么事?”座席上一人嗤鼻笑着说道。

另一人也是得意洋洋接话道:“那又有什么办法?蔚州城的掌墨师傅基本都到了咱们这边,沈家这边无人可用,可不得病急乱投医了啊!”

另一人冷笑一声说道:“造马车又不是打仗,要靠人去往上填!就算沈家招的人再多,锯子不会用,墨斗不会使,还能济得什么事?”

“我马志齐做这一行这么多年,今天算是开了眼,赶鸭子上架这还是头一回见。或许这沈重脑袋确实是被撞灵光了,想出了咱们这些老家伙都想不到的好办法呢。”

这马志齐是木匠行里的老人了,早些年是别的作坊中的掌墨师傅,凭着自己的手艺带出了几个徒弟,这才算是做起了个小作坊,因为手艺不错,作坊虽然不大,但在这一行里也算小有影响力。

此时他面se严肃,看上去一本正经,但众人却都听出了他口中的揶揄和不屑一顾,兴德居上顿时一片轰然大笑。

沈家招了一批什么都不会的学徒工开始闭门造车,这些天在蔚州城沸沸扬扬,已经彻头彻尾传为了笑柄。

沈重可顾不上听这些风言风语,这些天他一直在木轩坊中忙碌着,吃住也和这些老工匠们在一起,木轩坊的会客厅中不时就传来纷杂的议论声,有时候还会争吵几句。

标准,标准,这是这些天从沈重嘴里说出来的最多的一个词,让那些本来对这个词还有些生疏的老师傅们耳朵都生出了茧子。

那些干了一辈子木匠的掌墨师傅们,老祖宗这些年传下来的经验在他们心中早已根深蒂固,现在让他们听从沈重这完全出于后世的方法,实在是有些难为他们了。

这是一次思想的交锋,是后世的实用主义和现在经验主义的一次激烈碰撞,要打破这些老师傅们遵循了一辈子的成规,确实有些困难。

不过沈重很有耐心,光是一个车轴粗细为什么要完全统一的问题,沈重就讲了不下十遍。

所幸这个时代的匠人还不像后世印象中的那些古人那么顽固不化,也并不是那么固守己见,只要沈重讲得有道理,这些掌墨师傅也都还能接受。

一个拥有四大发明的文明古国,最早使用各种火器的国家,必然有它的可取和包容之处,这个时代人们的创造力和包容力还没有完全被关外那个愚昧的民族所泯灭。

在沈重一遍又一遍讲解下,在席大生和作坊中十几位掌墨师傅的共同智慧结晶下,今天,木轩坊马车标准细则第一稿终于炮制出炉了。

这份凝聚了木轩坊十几位掌墨师傅心血的标准细则在原有图纸的基础上,对马车上面每一个卯榫结构的尺寸和开口大小都有了明确的规定,对马车的大小,车厢板的尺寸甚至木楔的大小都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以前每一辆马车的制作,都需要一个掌墨师傅全程把控,马车各个接合处卯榫结构的大小和尺寸,完全是凭借着掌墨师傅的经验来完成。

现在有了这一张标准细则,大大降低了对作坊中工匠的技术要求,只要按照图纸上的尺寸将部件加工出来,只要不出现大的偏差,就能完成一辆马车的组装。

这一点,除了一些比较复杂的部件,比如车轮的輮制还需要掌墨师傅之外,其他部件的制作,只要是能熟练使用工具的工匠都可以轻松胜任。

而且这种标准的制定,可以使每个工匠jing细分工,单人只负责车体上一个部件,而不用再耗费很长的时间去熟悉一个个部件的制作,这样工匠的熟练程度提高之后,必然会大大提高产量,也为以后马车的量产提供了可能。

产品标准化与分工jing细化是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发展的一大趋势,顺着这一趋势发展下去,迟早会有生产线问世!作为一个穿越者,沈重清楚地知道这种发展趋势,但现在这些小作坊甚至还不能被称为传统工业,只能被叫做手工业,自然不可能知道这样jing细分工的好处,所以掌墨师傅有些抵制也是很正常的。

既然这个时代还没有走到这一步,那就让自己这个过来人,提前打开一扇小窗,透过一点清新的空气给这个时代吧!

这种生产方式能够更合理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虽然现在还不能达到后世一个螺丝都有专业生产厂家的那种jing细化程度,但早一天出现,对这个帝国就会多几分裨益。

想想后世那些跨国企业,就是凭借着这种生产方式,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全球销售,建立起来一个个呼风唤雨富可敌国的商业帝国。

一想到这些,沈重就有些心怀激荡,不知道这种生产方式的提前出现,算不算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了一点属于自己的烙印?

可能过不了多长时间,蔚州的马车行业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到时候,一些有实力的作坊会走向产品上游,专注于马车的研发和组装,并向一些小作坊定制配件,一步步发展起来,成为马车成车生产商。

而另一些一些小的作坊为了节省成本和人力开支,很有可能裁减一部分工匠,转而专注于生产马车的某一项配件,比如,车辕,车轴,车厢等马车的各个部件,成为这个产业的下游厂商。

当然,这些只是沈重心中的一幅美好蓝图,没办法跟任何人讲,也没人能听得懂这些。

和掌墨师傅商定马车标准细则之后,在门口噼里啪啦放了几挂鞭炮,又和所有工匠一块吃了顿开工饭,木轩坊就算在沈重手里重打锣鼓另开张了。

一口气又招进了一百多名学徒工,作坊中的人数激增,本来还显得有些空旷的作坊中,顿时拥挤了起来。

这些新招来的学徒工基本上没干过木匠这个行业,但当初席大生招人的时候,在沈重的嘱咐下,并不看重这些学徒工的基本技能,而是更注重这些学徒工的学习能力。

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木匠行业,所以就像一张白纸一般,可以随意挥毫,对于沈重来自于后世的那些理论也更加容易接受一些。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沈重现在将作坊中的工人分成了两拨。

作坊西侧三间厢房里,石大力和他煽动过来的三个掌墨师傅,一人手中拿着刚刚出炉的标准细则,另一人则拿着一块已经制作好了的车底板,正对下面一群学徒,详细讲解着制作的方法工艺和尺寸要求。

古代匠人地位低下,技艺的传承都是师傅徒弟之间靠着口口相传传下来的。

这种群体培训的形式也是第一次出现,石大力虽然看上去有些木讷,但说到自己的专业领域,还是能够滔滔不绝,他起初还有些不适应,但一段时间下来之后,就有些喜欢上了这种感觉。

少东家说什么“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自己现在干的就是这个,石大力在讲台上一边用自己憨厚的嗓音侃侃而谈,一边在心里想道。

咱们这些苦哈哈的工匠,今天居然也能登上讲台,面对着一帮学徒侃侃而谈,以前啥时候有过这样的机会?

一群工匠在木轩坊突击培训了三天,就被沈重拉到了旁边的解料间,一群壮棒小伙子,人手一把鲁班锯,先从最基础的拉锯扯锯开始,吭哧吭哧在作坊里忙碌起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实践中去摸索,在实践中去成长,被沈重运用到了这里,因为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从接下冯吉顺的订单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天,进入腊月之后,ri子就会感觉过得飞快。虽然说磨刀不误砍柴功,但看着ri子这样一天天飞逝,沈重心里还有有些着急起来。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这个男配不太完美 逆天凰女:腹黑邪王宠狂妃 奋斗在晚明 良缘配之捡来的徒弟 嫡女临门:山里汉,快接嫁 我要做帝王 回天决 妖妃来袭:太子请赐教 王妃萌萌哒 恶魔校草别嚣张